热门搜索:矿业大会 天然气水合物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2018年10月9日-12日,我参加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研讨班。通过4天集中学习培训,深刻认识到当前中国地质工作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关键时期,武汉地调中心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寻找准确定位,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大力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加强地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心地质工作迈上新台阶。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寻找地质工作定位
地质学是大科学,包含着无数引人遐思的自然之谜。但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其获得大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不仅仅是人们探索自然之谜的好奇心。中国地调局近年的工作之所以受到中央高层特别关注,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工作高度契合了中央的要求、社会的需求。地调局如果长期不能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现实问题,就不可能受到重视,也迟早会失去现有的位置!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供求关系:国家是投资方,我们是供货方,社会是消费者,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不符合投资方的要求,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淘汰是必然的。
由于地质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等等,样样都离不开地质工作,样样都辐射地质工作,这是地质工作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抓住了抓准了就是机遇,抓不住抓偏了就是挑战甚至是危机,关键是要找准切合点,做到聚焦需求、问题导向、创新引领、精准服务。武汉中心必须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问题导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供更多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地质产品。近期,宜昌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基地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地质调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南方降雨型地质灾害调查、中南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地质调查、重要成矿带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等等,将是武汉地调中心重要的工作内容。
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的两大引擎。武汉中心过去取得了包括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金钉子”在内的多项国内外一流的创新成果,新时期,我们将以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聚合高层次人才,加强中南地区重大科技问题攻关,通过卡脖子关键性地质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技平台建设,释放区域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中心地质科技工作水平。近期应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中扬子地区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二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研究;三是华南陆壳增生过程与成矿动力学过程研究;四是关键地质时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五是深化南岭花岗岩形成机理与成矿过程研究;六是创新同位素地质技术方法。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出成果是硬道理”发展理念,坚持“五问”“五不唯”基本评价标准,进一步制定落细入微的制度规定和技术标准。要以国家战略为统领,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中央与地方对接,公益性与商业性衔接,搭建一个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开放聚才、互惠互利、创新与成果转化互动的合作共享平台。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大数据时代,没有地质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就没有地质工作的现代化。中国地调局的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有了快速发展,武汉地调中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下大力气加强地质信息化建设,推进地质信息集成、地质信息管理、地质信息服务,及时把各项成果资料插上“地质云”翅膀,推进中心地质工作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推进“一带一路”地质工作,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2005年以来,武汉中心先后在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10多个国家开展了20多个境外地质合作项目,取得系列地质成果,并建立了良好国际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了“中国-西非北非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开展了技术业务培训。新时期,武汉中心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拓展境外地质工作,特别是加强与西非、北非和东南亚地区的地质科技合作,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领导是本质要求,也是干事创业的组织优势。武汉中心将以贯彻局党组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委班子成员抓分管部门党建工作为契机,着力构建党委班子成员既抓业务也抓党建的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党建,切实提高中心党建工作水平,切实提高党建促进业务建设的水平。
加强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单位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单位发展是否成熟,其是否有成熟的价值理念是个重要标志。2018年是武汉中心的文化建设年,并邀请名家做了专题讲座,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写家书活动,并集印成册,发给了每一个职工,对推进中心文化建设、家风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毫无疑问,这只是中心文化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的开始。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守、自然形成,融于土、润于物、化于心。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继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相容为善的人文环境,把“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变成武汉中心地质人的一种文化自觉,把“服务经济社会创一流,发展地质科学攀高峰”变成一种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友情链接 : ---------自然资源部门--------- 自然资源部 中国地质调查局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省级地调院---------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辽宁省地质地质矿产调查院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 上海市地质调查院 江苏省地质调查院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福建省地质调查院 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宁夏地质调查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局属地勘单位--------- 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 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 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 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 第一地质勘查院 第二地质勘查院 第三地质勘查院 第四地质勘查院 第五地质勘查院 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 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测绘地理信息院 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 河南省地质工程技术学校 -----有关媒体----- 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国网 中央电视台 求是 中国日报 中国广播网 中青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其他链接---------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中才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长安大学地球学院 吉林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